1W小说网
1W小说网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944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44节

 

而但凡有办事经验的人,尤其是夏原吉这样宦海浮沉,掌握了一个部堂十数年之久的人,其实无论办什么事,还未开始动手,其实心里已经有章法了。

新部的主要职责,无非就是课纲,大学堂、公学,管理的除了无数学堂的新建,还有就是未来可能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教师。

那么,要将事办的井井有条,那么就是制定出新部堂自己的章程,不说其他,各布政使司,都需设对应的清吏司!

除此之外,再设负责钱粮的主事和郎中,再设一处督学司,一处负责课纲的文选司,有了一个框架,区分好职责,紧接着,再一件件事的去办。

先算出大致的预算,而后求拨钱粮,之后,命各省清吏司招募教师,选定学堂的一些主官以及次官,京城这边,这是文选司联络各大学堂,负责课纲的制定。

之所以要请大学堂来参谋课纲,是因为本质上,未来这天下各州县的学堂,优秀者就是要考入各大学堂继续深造的。

若是不能满足各大学堂对未来学员的要求,闭门造车,等到时真培养出来,结果大学堂却不满意,不免要起争执。

因而,医学院、算学学堂、官校学堂、讲武学堂、工学学堂、铁道学堂、海政学堂的等知名学堂,纷纷汇聚一堂。

至于其他的大学堂,毕竟影响还不足,无法尽都顾及。

除此之外,教育部这边,夏原吉干的第三件事,便是筹划师范学堂,而这,也是重中之重!

毕竟……现在利用秀才进行教学的办法,只是暂行的办法,不可能长久下去。

这一点,其实夏原吉心知肚明,任何逼迫大家去干的事,起初效果肯定总是还好,可一旦时日久了,就必定会被人挖空心思找到漏洞,而后,再想尽办法去破坏它。

这就如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国子学一样,在太祖高皇帝的高压之下,监生们不得不入国子学读书,可时间一长,大家也就懈怠了,以至于这国子学,如今早已杂草丛生。

真正想要将一件事贯彻下去,且能获得长久的支持,那么……不是去逼迫一群不情愿的人,而是应该,有一个仰赖此维生的群体,他们才是这一项国策的坚定拥护者,谁要是砸他们的饭碗,便是和十万百万漕工对着干。

这师范学堂就是如此,想尽办法,招徕生员,毕业之后再入各公学为师,他们要学以致用,将来吃的就是这一碗饭,公学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,招徕更多的学童入学,则是他们的绩效,是他们领取钱粮的根本所在。

如此一来,这一个桃李满天下的群体,如果有朝一日,有人对他们说,要裁撤公学,只怕他们第一个要跳起来,断不肯退让的。

因此,这师范大学堂,规模一定要足够大,且部堂这边要亲自主持,绝不可假手于人。

办完了这几件事,其实就是洽商的环节了。

办公学,除了朝廷拨发钱粮,本质上,就是要解决学童的问题,学童入学,可以识字,掌握算数,这当然是有好处的。

可凭这些好处,还不足以让人奋进。

现在的问题是,京城这边,确实有不少的大学堂,可相比于全天下而言,这些大学堂所能招纳的学童,却是杯水车薪。

大学堂其实现在多少都能盈利,一方面来源于学费,另一方面,也来自于资助。

因此,夏原吉的想法是,这大学堂必须扩建,或者说,在天下各布政使司,都尽力要有两至三所以上的大学堂。如此一来,则为本地的学童继续进学深造,提供了便利,这其二,也意味着每年入学的学堂名额也大大增加。

若是进个大学堂,犹如科举考试一般,一年下来,才寥寥数千上万个名额,对于绝大多数学童而言,这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,自然而然,也就断绝了进学之心。

可若是每年能有十万甚至十数万的员额,且进入大学堂之后,颇有前程,那么……就完全不同了。

说到底,新部的职责除了建学堂,其次则是劝学,要教天下军民的子弟都入学,单凭几个公文,是不可能的,这就从前鼓励人读圣贤书一样,若没有功名,谁肯读书?

大抵敲定了这些,这新部堂,也总算可以维持运转了。

夏原吉又上了诸道奏疏,俱奏以上种种事宜,又请调一些官员,进入新部,说到底,他年纪老了,不可能事必躬亲,必得有一些用的顺手的人,作为左右手。

朱棣看过他的奏疏之后,倒也痛快,没有多说什么,就直接批奏了。

这件事派下去操办之后,京城之内,近来是难得的太平无事。

可正因为太平,却让人总觉得好像缺了一点什么。

每日的邸报,几乎也都是乏善可陈的消息,反而令人有几分索然。

唯一热闹的,可能就是栖霞了。

栖霞这儿,楼宇林立,有太多商行将自己的总部设置于此,因而,显得格外的热闹。

尤其是走马街那边,更是商贾们平日里经常出入的所在,可谓是天天热闹非凡。

这些时日,就连张安世居然也隔三岔五的来。

他不讲商德。

起初,人们见了宋王殿下亲自来此,都不由得欣喜,毕竟宋王殿下在商人们这里本就很有人望。

何况宋王殿下肯屈尊来此,更教商贾们觉得脸上有光。

这走马街,其实就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地。

不过,大宗商品的交割,毕竟费时费力。

许多商贾买卖时,等不急,便在此直接下了商单直接交易,只要立了字据,交付了金银,协议便算生效,之后再寻时间去提货即可。

久而久之,有人看出了门道,随着交易的频繁,便有人连货都不去提了,而是直接与人签下了认购的单子,转过头,若是行情好,再高价将这单子转售出去,攥取差价。

在这里,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,就是买卖各种单子的,再加上这些时日行情好,因而不少人挣了钱。

当然,亏本的人也不少,只是……愿赌服输。

张安世大抵了解规则。

这走马街之所以出名,还是因为,这儿有一个商单的交易所,而这交易所,则是数十家大明最大的商行联合作保创立。

因为这些大商户,个个家大业大,尤其是领头的栖霞商行,有他们作保,自然而然,大家才肯信得过。

据闻这里每日交易量,十分惊人,遇到好的行情时,一日甚至可以突破千万两纹银。

张安世几乎隔三岔五的就来。

很快大家就发现了猫腻。

譬如上一次,宋王殿下来,走了一圈后,很快市面上的大宗白糖便开始被收购。

而后没过几日的功夫,就传出了消息,这大宗的收购白糖,居然是因为位于吕宋的最大白糖作坊失火,这消息一传来,白糖的价格就立即暴涨了。

紧接着,就听闻只是短短数日时间,宋王殿下就挣了两百多万两银子。

作为商人,嗅觉是最是敏锐的,对于他们来说,一点蛛丝马迹都有可能是价值连城的信息。于是大家的目光,都毫无疑问的落在这位宋王殿下的身上。

今日清早,张安世又例行来此,依旧的前呼后拥,寻常人不得靠近,不过他也只是来走了一圈,就回去了,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
可显然大家都瞧出了一些端倪,因而许多人都纷纷开始死死地盯梢着市面上的一举一动,就等着看宋王殿下让人收购了什么,他们也好跟一回风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